桐乡深藏美食的小巷,每一口都是小巷几十年

发布时间:2017-7-27 17:49:52 

小巷与美食

桐乡深藏美食的小巷

桐乡作为一个江南小城,多得是星罗棋布的老街小巷。

这些小巷隐匿在闹市之中,几十年如一日的时光,经由它们,留下刻痕。

大部分小巷走到头也没有50米路,但这50米路里却藏着桐乡最接地气的平民美食,多少人听说过、想去吃却找不到地址。

深藏市中心

小巷

传说中

那些无名美食

的所在地

沿着鱼行街往西,

朝梧桐大街的方向一直走,

快到尽头时,

有一家很久以前的酒店,

大部分老桐乡人都是知道的,

它就是金兰大酒店。

如今,在入口处,已经没有金兰大酒店的标识,只能看到朝东方向的墙上写着“紫龙酒店”。走到小巷口,抬头便能看到“金兰娱乐中心”几个有年代感的大字,满是岁月的痕迹。

一直往里走,经过漏雨的屋檐,经过几家窄小的服装店,来到一个敞亮的拐角。终于,能看到各家美食小吃店的真面目。

拐角处是一个炸串摊。炸年糕、炸香肠、炸土豆……各式各样的小吃,而这些基本是学校门口小摊贩常卖的,很有小时候的味道。

炸串旁边是一家人气爆棚的酸辣粉店。这家酸辣粉其实是有名字的,叫“粉多多特色小吃”,但是他家酸辣粉实在太有名了,所以大家都直接以“酸辣粉”称呼这家店。基本上从早上9点多到晚上9点多,都有源源不断的食客纷至沓来。

再往里走,迎面是一家叫“渝面之缘”的小店。小店经营的美食种类繁多,酸辣粉、抄手、面条、盖浇饭、小炒统统都有。

拐角往西,朝南的分别是川黔小吃、阿三丝粉煲。川黔小吃卖的也是干拌面、酸辣粉、酸菜面、凉皮、凉面、馄饨这些。

对面就是大名鼎鼎的丝粉汤,这家丝粉汤没有名字,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食客。丝粉汤、凉面5块钱一份,豆腐干3块钱4串,吃一顿总共不用10块钱,价格便宜、味道也不错。

再往里走,还有几家酸辣粉、花甲、肠粉之类的小店。

拐角往东,还有一家大名鼎鼎的小吃店不容错过——桐乡烧麦,每天只经营到11点多,那里的烧麦皮薄汁多,10块钱8只烧麦,再来1块钱的一碗豆浆,就可以餍足一整个上午。

一家家小吃店

见证小巷

几十年风雨沧桑

小巷第一家美食——

桐乡烧麦

“这里以前都是公家的房子,是桐乡最早的一批单位办公楼和宿舍。”桐乡烧麦的老板李福康告诉周游君,“我在这条巷子住了近30年,搬到这以后就开了烧麦店。”

“这家店是年开的,”在旁边吃着烧麦的小伙刘有财提醒道,“我是年出生的,这家店跟我的年龄一样大。”

年,李康福租了间桐乡市饮食服务公司的公房,自己开起了的烧麦店。那时候国家刚允许个人经商,“一听说可以自己开店了,我就开了这家店”。那是个吃烧麦需要用粮票的年代,吃烧麦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。“那会儿这条小巷只有我这一家店。”

第一批美食拓荒者——

阿三丝粉煲

小巷西边的阿三丝粉煲老板淡玉兴,是最早一批选择来这租房做生意的店家之一。“我在这里开店开了15年了,之前是洗衣店,后来洗衣店生意不行了,去年开始改做丝粉煲。”淡玉兴边忙活着几锅丝粉煲边说道,“拐角酸辣粉的位置最早是几家茶庄,都是娱乐场所(以前的茶庄类似舞厅),没有做餐饮的店。最开始这里开出来的多是毛纱店。”

“我以前在城河路北面卖毛纱,那里有个卖毛纱的集市,后来不让随地摆摊了,我们很多卖毛纱的,就改到了这条巷子租公家的房子开店。”阿三丝粉煲斜对面做萝卜丝饼的陈彩文告诉周游君。今年60岁的陈彩文45年前就跟着师傅学过做萝卜丝饼,这些年巷子的食客越来越多,陈彩文也顺应趋势卖起了萝卜丝饼。

“镇巷美食”的到来——

丝粉汤

这条巷子最火爆的两家店,莫过于烧麦和丝粉汤了。丝粉汤的老板姚荣祥今年已经68岁了,年轻时在供销社上班。年国企下岗潮到来,姚荣祥也未能幸免,为了谋生,他开始在一小、二小附近摆摊,卖丝粉汤、炸串之类的小吃。

“后来不允许摆摊了,我们就来这里租房子开店。”姚荣祥告诉周游君,刚租下这个小屋的时候,院子里的野草长得及腰高。那时的小巷,除了东边偏僻的烧麦店,就只有这家丝粉汤店,再没有其他小吃店。

因为之前跟老顾客们都打过招呼,来到小巷后,丝粉汤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,反而小巷带来了一大波人流。很多人因此看到商机,也开始在这开起了餐饮店。

小巷新起之秀——

酸辣粉

3年前,一家不起眼的酸辣粉店在小巷开张。酸辣粉店的老板是一对来自重庆的小夫妻,妻子张燕今年才32岁。“之前在杨家门开了两年酸辣粉店,后来遇上拆迁,我们就搬到了这里。”谈到搬迁到这里以后的火爆情况,张燕感慨道,“应该也是缘分吧!”

酸辣粉店算上夫妻俩和两个帮工,一共四个人干活,生意好的时候,他们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。每天8点多开门,一直开到晚上10点,酸辣粉店是小巷唯一一家供应夜宵的店。“客人们喜欢我们的味道,希望我们晚上关门再晚一点,但是我回家还要照顾小孩,晚上10点已经是极限了。”

这些年,不仅来自云贵川的客人喜欢他家酸辣粉,越来越多的桐乡本地人也爱上了他家的麻辣口味。“都是老客人带新客人。”现在,酸辣粉已经成了小巷当之无愧的人气王。

老人已老

但小巷的

小吃文化正年轻

阴雨绵绵的午后,丝粉汤店里还依稀有几个客人。

“我小时候跟着姐姐来这边吃过,后来跟着爸妈去过好多地方打工。几年前又回到桐乡,我现在经常带着小姐妹们过来吃。”来自云南的小姑娘小陈告诉周游君,她最喜欢这家的凉面。

几十年来,客人和店家早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“每天早上七点,很多七、八十岁的老人都会风雨无阻地来这边吃早饭。”家住梧桐镇的李大伯也是桐乡烧麦的常客,“很多老熟客都是老板的朋友了,都知道他喜欢钓鱼。”

桐乡烧麦的东北角,有一家副食品店,店面很小又紧邻东兴超市,但这都没有影响这家店的好生意。老板娘王悦佳说,远到小蜜蜂的客人都会来她家买东西,“这些年巷子里很多老人都去世了,年轻人又不愿意住,好多房子都空了。也就我们这些小店还在,很多客人就是喜欢我们这些小巷子里的店。”

不仅巷子里的住户都老了,小巷里好多小吃店也都是老人在经营,这些老人大多已经超过60岁,关于小店的未来,他们有的表示担忧,有的态度豁达。

“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,公婆俩年纪大了干不动了,我也想过雇人,但是小本经营,雇个人利润就更少了。”丝粉汤店的张大姐现在是店里的主要劳动力,她跟周游君如是说。

“我都70多岁了,小辈们也都长大成人不需要我操心了。现在这样我已经很知足了,不想再做多大、做多久的这种问题了。”桐乡烧麦的李福康说。

巷子里的老店还会延续多少年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是老店数十年经营、坚守所带来的客流,使得小巷成了如今的美食集聚地。更多新店给小巷又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给小巷的新店家们带来了希望——酸辣粉的夫妻俩就靠着小巷里的生意在桐乡买了房。相信未来这个小巷的魅力会吸引更多张燕夫妇这样的年轻商家出现。

盛夏的艳阳里

我们走过了这座古老的小巷

小巷里的一处转折

便是一间老房子,或者是一垛矮墙

人和美食

成为了这条巷子的守护者、见证者、开拓者

若你对它仍有记忆

请分享给我们那些关于人和美食的回忆

编辑:黑米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刘云涛
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tongxiangzx.com/txsxw/76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更多>>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
    更多>>

    最热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    .